邓遂夫的博客

再谈曹雪芹被称为“曹侯”的问题

再谈曹雪芹被称为“曹侯”的问题 - 遂夫 - 月亮坝 · 邓遂夫的博客

 

一个多月前,我曾将自己回复博友扫雪道人的提问——曹雪芹何以被同时代的皇族诗人永忠尊称为“曹侯”?——当成一篇博客文章更新到我的网易主博客和新浪、凤凰网的分博客上。之后,另一位博友寒塘鹤,以及原来提出题问的扫雪道人,又先后在评论栏作了些相关的提问;我亦陆续作了些回复。现将我们之间的讨论稍加整理,一并补录如下,仅供参考。

 

寒塘鹤博客短信(2016-03-16 20:25)

    邓老晚上好,敦诚和永忠是同辈,敦诚长永忠一岁。但不知何故称其为宗兄。

遂夫 回复 寒塘鹤(2016-3-19 11:36)

    寒塘兄好!文人墨客间不论年齿称兄道弟,自古皆然,如今也在一些文人中通行着。我的博文《周汝昌先生晚年和我的诗谊》便录有周先生致我的信:“读兄作《三人行》,七言古体而用仄韵,极不俗。”现已过世的舒芜老先生,亦曾在信中评议拙文《鲁迅〈自嘲〉诗横眉联辨析》:“遂夫兄之论,说出了我心之所欲言,平实稳恰极了。”皆属此列。

寒塘鹤 博客短信(2016-03-16 20:28)

    请邓老再看一下晚生的《四松堂集笺注》,里面有对《寄怀曹雪芹》、《佩刀质酒歌》的详细分析。或许,这些难以改变长者的观点,但曹雪芹的存在与否,决定着红学的研究方向和出路。见谅。寒塘鹤礼。

遂夫 回复 寒塘鹤(2016-3-19 11:18)

    您的《四松堂集笺注》,当初收到时,我只草草浏览了一下,尚未抽出充裕的时间来细读。祈谅。稍后一定补上这一课。

 

扫雪道人 评论(2016-4-30 19:09)

    您好!想再请教一下。古代也用“子”对人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孟子,墨子,先秦诸子等。清代诗人富察明义也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那么,以前诗中提到的“曹侯”,可用“曹子”替换吗?亦即可以将原诗改为“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子”吗?谢谢!

遂夫 回复 扫雪道人(2016-5-02 10:46)

    若照您的改法,您觉得这首诗还押韵吗?既然想去改古人的诗句,本意必定是希望改得比原作更佳。然而以您过去和现在的这类改法,不仅毫无“更佳”可言,还让人觉得似乎一直不知古诗韵为何物。我不明白,您总是这样无休止地要去对一首在内容和形式上皆堪称千古名作的古人诗句作修改,究竟有何意义呢?永忠此诗,包括同一题目下的另外两首,都是标准的七言绝句。在近体诗中,不论绝句、律诗、排律,每一首都得押同一种韵,且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变韵,更不能平韵变仄韵,或仄韵变平韵。这些,都是每一个研究古诗词的学者,或试图修改古人“不完美”诗词的人,必须得具备的基本常识。

    关于押同一种韵的问题,有人主张只能押诗韵中同一个韵部的韵(如十四寒或十五等),另有人主张可以适当放宽,与某个韵的邻韵也可相通(如押十四寒的韵时也可和十五删、甚至下平声一先等韵相通),则仅仅是对“同一种韵”之宽与严的不同理解。总之与我前面所说同一首近体诗不能随意变换韵脚的问题不要混为一谈。好了,这个关于“修改永忠诗”的话题,就到此打住吧,不用再去讨论了

扫雪道人 回复 遂夫(2016-5-03 08:10)

    多谢邓老师指教!不过,我想请教的问题,根本目的也不在诗上,只是在考虑这诗的背景。

遂夫 回复 扫雪道人(2016-5-03 11:22)

即便是研究诗人或诗作的背景,也不应该老去琢磨如何改造古人的诗句来适应自己心中的想法。研究学问,用这种“削足适履”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当然我也能理解,像清朝的皇室子弟永忠、明义、敦诚、敦敏这样与曹雪芹同时代,且与之有直接间接的交谊者,他们留下的这些极为宝贵的咏曹、咏《红》诗作,对于目前一些试图否认《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的研究者来说,的确是一个难以跨越的坎儿。所以他们会选择这种近乎于“鸡蛋里挑骨头”的方式去作“辨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那位曾给敦诚诗集作笺注的热心朋友,我虽然暂时还没时间仔细拜读他发给我的笺注文稿,已经可以大致猜想出:其最大的心愿,恐怕就是希望从敦诚题赠或悼念曹雪芹的诗篇中,去发现曹雪芹其人不是真的,或至少不是《红楼梦》书中及脂砚斋批语中一再指明的那位“披阅十载,增五次”而苦心“撰此书”的作者曹雪芹。抱着如此奇特而宏伟的目标去诠释敦诚、敦敏或永忠、明义等知情者的诗作,所得出的结论有多少可信度,不免令人生疑。

不过敦诚、敦敏的咏曹诗,还只是大赞曹雪芹的才华品格,及生前“著书黄叶村”、逝后朋友们“开箧犹存冰雪文”等一星半点依稀的著书踪影,并没有直接提到《红楼梦》或《石头记》的书名。所以,有人要去“辨析”敦诚、敦敏笔下的曹雪芹非《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似乎还有可操作的空间。但同为敦诚、敦敏之亲属的永忠、明义的咏曹、咏《红》诗却更不好办了,他们在字里行间,都是把已逝的曹雪芹和当时人们争相传阅的《红楼梦》明确放到一块儿来赞颂的。若要据此去“否认《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那可怎么操作呀?

我和您现在所讨论的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诗三首,对那些“否认《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的人来说,当然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你看,一开篇就是“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可见永忠是在受了《红楼梦》的极大感动之后,深悔自己“怎么就没有像其他叔伯弟兄一样成为曹雪芹生前的朋友”呢?倘若非要据此而将诗中所凭吊的这位被尊称为“曹侯”的“雪芹”跟《红楼梦》小说割裂开来,我真难想象这个“弯子”该怎么去“转”。

所以,我老觉得扫雪兄反复在“曹侯”二字上做文章,是不是也想表明:被尊为“曹侯”的这个“雪芹”,和永忠的亲属敦诚诗中贫困到“举家食粥酒常赊”而“著书黄叶村”的曹雪芹并非同一个人?——恕我冒昧,也许您并没有这个意思。不过我还是想提醒一句:即便将来真有人“证明”了这一点,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不论永忠这首诗里的“曹雪芹”是谁,反正他的名字就叫曹雪芹了,而且已经被自己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那些铁证如山的“史诗”,指明了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这已经足够否定某些论者试图另寻《红楼梦》作者所开列的什么康熙皇帝“大太子”胤礽、明朝戏剧家洪昇之类“异名”。像这类“作者新论”,只要放到永忠等人的“史诗”面前一对照,岂不是“癞痢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吗?

扫雪道人 回复 遂夫(2016-5-03 19:42)

    我主要是考虑永忠用“曹侯”是不是也有曹家曾经是侯门的因素,他有没有明点或暗示曹家曾经是侯门的意图?《红楼梦》中就有几处明点暗示荣国府为侯门,脂批更是多次称荣国府为侯门。贾家背后所隐写的就是曹家,这是否显示曹家曾经是侯门?也就是说,曹雪芹的父亲应该是被封过侯爵的。

遂夫 回复 扫雪道人(2016-5-06 16:25)

看来,您始终把永忠咏曹诗里的“曹侯”,以及《红楼梦》中称贾家为“侯门”等情形看得太死、太拘泥。我在前文已经举了不止一个例子,如杜甫称身为“布衣”的李白为“李侯”,李颀称“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陈章甫为“陈侯”等,其实都和永忠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为“曹侯”属于同样性质的情况:即对曾经出身于显贵之家(不一定先祖真正当过大官)的落拓文人的一种敬称。放心吧,曹雪芹的家,哪怕是最鼎盛的时期,都绝对没有“封侯”之事。您提到脂批称《红楼梦》中的荣国府为“侯门”,但书中的描写亦并没有提到有谁曾“封侯”。虽然不恋富贵荣华的贾宝玉都曾说过:“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见第七回);可是您看《红楼梦》一开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怎么讲的?——(连贾府一家之主的贾政,也不过是)“皇上因先臣,……现已升了员外郎了”,仅此而已。“员外郎”是什么?朝廷各部、各司的定员制之外,一种次官或闲职。论品级,在明清时顶多也就六七品,距真正的“封侯”,何止十万八千里!

所以,自唐宋以降,凡诗文中称“侯门”者,大都是对一般的富豪显贵之家的一种夸张性的泛称。不信您去查任何词典。目前最普及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侯门”之“侯”的解释就一句话:“泛指达官贵人。”卷帙浩繁的大部头《辞海》就更简单更宽泛了:“侯门,旧指显贵之家。”连“达官”二字都不提。说明一个富贵显赫的家庭,有没有人当官都可以忽不计,只要堪称“显贵”,即可谓之“侯门”。我这段话可能解释得稍详尽些,目的就是劝大家不要再去死抠永忠诗里称曹雪芹为“曹侯”的那个“侯”字是否真“王侯”。只要曹雪芹的家族在败落前,曾经有过一段“显贵”的经历,知情者称其有学识(当然最好是有成就)的后人为“曹侯”就是理成章之事。完全不必为此而大惊小怪,更没有理由老去怀疑它。

 

[附永忠原诗]

              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语笑私。

        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

        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穷愁!

               (见永忠《延芬室集》稿本第十五册)

注 释

  这三首绝句的眉端,有乾隆皇帝的堂兄弟、永忠的堂叔瑶华道人(名弘旿,字醉迂)的批语:“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弘旿批语中的“第”,作“但是”解,文言虚词。

  墨香(1743—1790):名额尔赫宜,是敦氏兄弟的叔父,乾隆的侍卫。雪芹死时,他二十一岁。

  曹侯:指曹雪芹。侯:古时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犹言君,如杜甫称李白:“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

  写尽:写得到家,写得透。

  一中之:中,中酒,饮酒尽兴,亦指喝醉酒。语本《汉书·樊哙传》:“军士中酒。”张晏注:“中酒,酒酣也。”颜师古注:“饮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谓之中。”又《三国志·魏志》:徐邈以饮清酒而醉为“中圣人”。后来,文帝曾问他:“颇中圣人否?”徐回答说:“不能自惩,时复中之。”故东坡有“偶一中之徐邈圣,无多酌我次公狂”之句。

  用意搜:指努力搜取创作素材,精心构思。

“混沌”联:《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此联意思是说,自以为聪明但却错误地把自己(贾母等)的意志强加给别人(黛玉和贾宝玉),老天爷怎能不给予惩罚、让你们穷困而愁闷呢?争:怎。:给予。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永忠(1735-1793),字良辅(良甫),又字敬轩,号仙、蕖仙,又号栟榈道人、如幻居士,是康熙帝第十四子胤之孙,多罗贝勒弘明之子。胤在与胤禛(即雍正)的政治斗争中失败,遭雍正禁锢,直到乾隆时才被释放。弘明也终身不得一实职,他给几个儿子每人一套棕衣、帽、拂,意思要他们远避名场,保全身首。永忠虽曾一度做过宗学总管、满洲右翼近支第四族教长,甚至封授辅国将军,但人生观已变得十分消极,接近佛家。永忠一生以诗、酒、书、画及禅、道为精神依托,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却对皇权执掌者怀着离心情绪。有诗文集《延芬室集》传世,其中的吊曹雪芹三绝句作于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永忠与敦氏兄弟很熟悉,有交往。他因墨香而读到《红楼梦》时,曹雪芹已去世。

 (按:诗注及作者简介,参照网络资料,本博有审订修改)    


 再谈曹雪芹被称为“曹侯”的问题 - 遂夫 - 月亮坝 · 邓遂夫的博客

评论